卖废品 别看眼“钱”为环保 学会垃圾分类
废报纸、空饮料瓶、旧书,你是怎么处理的?现在,很多年轻人都会随手丢进垃圾桶,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不少小朋友都是靠着卖废品攒下不少零用钱。
其实,卖废品可谓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,可以将垃圾变为资源。
据了解,昆明每天产生近4000吨的垃圾中,能够回收再利用的达到20%~30%。如果在家庭、办公室这样的源头就进行垃圾分类,不仅能节约巨大的社会成本,还能产生财富来反哺社会。
可是,为什么大家现在都不愿卖废品了?收购价太低、缺斤短两、市场不规范等都是伤害卖家的因素。不过让我们看长远一些,忽略眼前的小利,为了环保、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,重拾卖废品的习惯,学着给垃圾分类……
市民故事
为什么不再卖废品
不屑 废品太不值钱
“攒了一学期的饮料瓶,本想卖掉大家去撮一顿,结果钱只够给每个人买一串烤洋芋。”云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熊建军有些自嘲地说。
他是室长,开学时看到宿舍同学经常喝饮料,喝完随手就把瓶子扔了。他觉得有些可惜,便提议攒起来卖掉。
期末,塑料瓶堆满一张空床,“我们6个,每人提着两袋瓶子,浩浩荡荡地去卖,结果只卖了6块钱。”
气愤 扫一眼乱喊价
家住西市区的木先生一直习惯卖废报纸。但去年夏天的那次经历狠狠打击了木先生。
正赶上周末打扫卫生,木先生把几个月的报纸和一些纸盒,吭哧吭哧地抱到小区门口卖。“多少钱?”收废品的老太太扫了一眼,说:“这些也就5毛钱吧。”木先生怒了,一赌气又把废报纸抱回去。打那之后,他再也不卖了。
赌气 明显缺斤少两
网友“猪尾巴草小挺腰”最近在微博中说:如果家中有废品卖,请先买个电子秤,要不就别卖,扔垃圾桶也比做冤大头强。
她说家里有好多旧书报,就叫收废品的来收。称完后,对方说不到20斤给她算20斤。她觉得这些书起码有30斤。
“这完全是侮辱我的智商。”她一下火了,把收废品的打发了。之后,她拿着旧书报到超市电子秤一称,足足有37斤!“太黑了,从超市出来,我转手就把旧书报扔垃圾桶了。”
记者调查
现状 行业混乱 只收值钱货
昆明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峰屹表示,很多人不愿卖废品,与废品回收行业目前混乱的现状也有很大关系。“一捡、二骗、三偷、四收”,张峰屹常用这八个字来概括目前昆明市在资源回收上的问题。
一辆三轮车,一杆秤就可以大街小巷四处收废品。这种江湖式的经营往往导致鱼龙混杂,伴随着欺诈甚至是趁机偷窃客户家里物品等现象的发生。使很多市民不敢也不愿卖废品。
据昆明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统计,目前,昆明市每年产生的再生资源总量约97.75万吨,回收队伍约有24000人左右。张峰屹估计,在从业人员中,进行过登记备案的只有1500人左右。
混乱的行业现状也让很多从业者没有相应的职业素养,“像碎纸片、塑料拖鞋,这些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,但很多废品回收者认为这些不赚钱,不收。”
叫屈 “不是我们故意压价”
在西华小区门口,记者碰到了收废品的李军和王美仙夫妻。树荫下,李军躺在已无法辨认颜色的旧三轮车上,微闭着眼睛。听到有市民抱怨废品价格太低时,坐在小凳上的王美仙跳了起来:“又不是我们黑他们,上面收多少钱,我们收多少。拿塑料瓶来说,近两年大概都是5分一个,但很多人要卖1毛钱。报纸前些天我们还能1块6收,现在就只能1块5了。”
蹬着三轮车结伴而行的陈大姐和钱大姐告诉记者,现在很多小区都管得很严,他们无法进小区收废品,而且卖的人也越来越少。
行业看法
呼吁 卖废品不为钱为环保
对于一些市民不愿卖废品,张峰屹表示理解,但他指出现在不应把卖废品仅仅当成一桩生意来看,“它更是一个环保行为。将废品从普通垃圾中分拣出来卖掉,能直接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。”
最简单来说,将废品与垃圾混在一起扔掉,如果将其回收利用,仅分拣这一步就会额外产生巨大的成本。而有些废品,像纸片,与垃圾混在一起,被菜汤污水侵蚀后,就很难再回收利用了。
期盼 培养意识从娃娃抓起
“卖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主动的垃圾分类!”张峰屹说,培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,从实际情况来看,从娃娃身上抓起最为有效。
事实上,今年3月份,在昆明市教育局、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、昆明文明行动联合会共同组织的“垃圾分类资源化,绿色环保校园行”活动中,41所学校的2050名学生志愿者成为了宣传垃圾分类的“小蜜蜂”使者。